日本伊人久久_天堂视频网_裸体精品bbbbbbbbb_福利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

當前位置 : 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資訊

行業資訊

【轉發】國內水運集裝箱的階段性特征及市場格局

2019-08-09 18:58:05 瀏覽次數:958

東鴻集裝箱.jpg


   我國國內集裝箱運輸始于鐵路。1955年,鐵道部成立集裝箱運輸營業總所,選擇北京、天津、沈陽、哈爾濱、濟南和上海等6個車站開展集裝箱運輸業務。到1958年擴大到18個站,共有集裝箱5971個。當時使用的集裝箱仿自蘇聯,為鐵木結構,長2米,寬1.25米,高2.45米,自重625公斤,載重2.5噸(后增至3噸)。用卡車作為短途轉運工具。1956年,我國簽署《國際鐵路貨物運輸協定》,與中東歐國家開展集裝箱國際運輸。同年開展上海、大陸、沈陽之間的集裝箱近海運輸,將部分散雜船改造用于運輸小型集裝箱,但因貨源不足而停辦。


   之后經過相當長時期探索,我國國內集裝箱運輸的發展緩慢。隨著國際海運航線上集裝箱運輸船舶的逐步增多,國際標準化集裝箱運輸模式也逐步在國內萌芽。


   1996年12月由廈門實現儲運公司[1]運營的3000噸級“豐順”輪,裝載20個國際標準集裝箱首航廈門同益碼頭至上海龍吳碼頭,開啟了國內水運采用國際標準集裝箱運輸的先河。1997年3月份,南青公司[2]的“南青一號”輪開通了上海至蛇口固定班輪航線。同年12月,中海集運首艘千箱位內貿集裝箱船舶“向平”輪滿載1008標準箱,由上海港出發,目的地是福建泉州港。千箱位內貿集裝箱船舶投入運營,標志著我國內貿集裝箱運輸步入快速發展軌道。自此,國內集裝箱水運的發展就在全國范圍內如火如荼地展開了。


 國內水運集裝箱運輸市場相對獨立,起步較晚,發展卻很快。經過近20年的發展,目前全國主要集裝箱口岸內貿集裝箱吞吐量已經占到全部吞吐量的27%左右。截止到目前為止,經營沿海內貿集裝箱運輸的船公司有18家,各家共同開設運輸航線達40[3]余條,每月航班達600[4]艘次。據不完全數據統計,2016年全國內貿集裝箱吞吐量達到5537.1萬TEU。


 國內水運集裝箱運輸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1.中國國內集裝箱的起步階段(1996-2000年)


  這個階段是國內水運集裝箱運輸的萌芽起步階段,在這個階段里出現許多家從事內貿集裝箱運輸的船公司。從控制運力來看,排名前三位的國內水運集裝箱運輸公司的市場份額占77%,市場集中度高。

因為沒有可以參照的對象,他們都是邊向外貿學習邊摸索,試圖建立一套符合國內水運集裝箱運輸的流程和模式。但遺憾的是在這個階段缺乏交通主管機關和行業協會的指導,形成了各家公司根據自己的理解制定出了個性化的流程、模式,各自為政、互不買賬。造成行業的從業人員窮于應付多種模式,操作混亂,效率低下。這個階段具有其鮮明的特點:

(1)船舶投入多為集散兩用船,船齡較老,箱況不佳

因為處于行業發展的初級階段,投入使用的規范集裝箱很少,大多采用原來的散貨船改造的所謂集散兩用船,船齡大多在10年以上,甚至有不少是20年以上的老舊船舶。并且船型較小,大多采用1500噸-5000噸載重噸船舶,其中3000噸船舶為主力船型。各家船公司使用的集裝箱以租用為主,來源基本有兩個:一外貿淘汰的二手箱被私人購買后的私人出租方;二是國際箱公司比如GESEACO、TEX等箱租公司。

(2)操作模式參照外貿標準,冗繁復雜

初期操作幾乎全部采用手工填寫單證,后來各家船公司研發了自有的操作系統,采用單證打印,但信息的傳輸仍較為原始。因為多采用外貿相關標準,嚴謹度比較高。

(3)國內水運集裝箱生態鏈尚未建立,社會認知度低

在這個階段,主要港口的航線剛剛開設起來,代理、堆場、維修、拖車等配套設施和從業人員都極為缺乏。大多數人對行業不了解,環節配合和溝通效率較差。圍繞國內水運集裝箱的生態圈還沒有形成。國內市場剛剛起步,市場對集裝箱運輸的認知非常低,對客戶而言運輸方式的改變是需要極大勇氣。貨源的開發進度較慢。同時,對于適箱貨的把關比較嚴格,使得運輸銷售更加的困難。

   雖然在發展的初級階段遇到種種困難,但其發展速度相當快,從1999年,交通部和中國港口協會開始統計內貿集裝箱的吞吐量。截止2000年底,全國主要港口的內貿集裝箱吞吐量突破百萬TEU。


  2.中國國內集裝箱的充分競爭、野蠻生長階段(2001-2010年)


  這個階段是國內水運集裝箱運輸的快速發展階段。由于貨物運輸的集裝箱化的理念逐步讓人們接受,適箱貨擴充開發,內貿集裝箱市場也漸漸火爆起來。行業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

在這個階段中,涌現出許多家專門從事國內集裝箱水運的公司,因為內貿行業不需要“一關三檢”的強制管控,也不需要水運主管部門的航線審批,門檻相對較低。只要具備一定的資本實力,或借助租用方的資源輕資產啟動,就能開展運營。如果管理相對清晰,方法相對得當,公司的正常發展就不是難事。

正因為門檻相對不高,也有相當多的具有投機動機的從業者混跡其中,利用既有的資源和市場快速發展的態勢,布局看似規范的運營機制企業,利用該行業特有的現金流比較充裕的特點做跨界投資或人為抽金[5]。這種操作方式正常不會有太大影響,但一旦市場發生波動,現金流緊縮,企業就會面臨嚴重危機。這個階段先后有4家民營企業出現了經營不善倒閉的問題,對整個國內集裝箱水運行業造成了相當惡劣的影響。


在這個充分競爭階段,行業發展所表現出來的特點如下:


(1)缺乏行業指導和監管

國內水運集裝箱市場被認為是新興的朝陽行業,很多投資方都紛紛投入其中,在不長的一段時間內,就有10家左右的內貿船公司出現。與此同時,行業內監管的缺失嚴重,良莠不齊的市場發展,造成貨主利益受到傷害時無法得到相應的保障。尤其是出現企業惡意倒閉形成社會多角債時,受害方無法得到應得的救贖。

(2)市場競爭環境惡劣

國內水運集裝箱行業第一代的從業人員大多不具備航海類或貿易類背景,跨界的做法極其不專業。再加上行業門檻相對較低,低層次人員大量涌入,次層次的行業競爭手段很快成為流行。行業內商業賄賂的出現,成為行業發展的潛規則。尤其是代理公司,從攬貨到貨物上船、目的港送貨,把這種潛規則當作公關利器。特別是其中經營不善的企業倒閉,客戶對國內水運集裝箱行業有了更新的認知,可信度大幅下降。

 (3)市場運價低位徘徊

行業發展的第二階段,全行業陷入戰國混戰階段,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同質化航線上的運價競爭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尤其是在階段后期,市場波動更加頻繁,市場運價長期處于低位,航運行業的周期性規律似乎失靈,行業的發展處于迷惘階段。

   此階段,排名前三位的國內集裝箱運輸公司的控制運力份額為41%,市場集中度大幅下降。市場充分競爭階段雖有諸多不和諧,但仍未影響市場的快速增長。2010年,全國主要港口內貿集裝箱吞吐量突破3300萬標箱。內貿箱量占全國集裝箱總吞吐量之比,從起步之時不足7%,發展到現在的27%,中國港口內貿集裝箱運輸事業在這十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3.中國國內集裝箱的資源集中、趨于壟斷階段(2010-至今)


隨著國內集裝箱運輸市場的快速發展,傳統意義上的“海運十年周期說”被大幅縮短,只要3-4年就有一個比較大的起伏。在這個起伏的過程中,行業不斷的重新洗牌,不斷的進行優化,鍛造了這個行業。

在這個階段,外部資本介入行業的發展,很多航運公司紛紛斥巨資打造自己的船舶,而且船型規模也越來越大。“快速搶占市場份額,做大做強”成為了這一時段各家公司掌門人的共識。在這個背景下,國內集裝箱運輸市場上的運力迅速增大。

但經過前期十幾年的快速增長,市場貨源的增長速度明顯放緩。市場貨源運輸需求與不斷被放大的船舶運力供給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

該階段國內水運集裝箱運輸發展的特點如下:

(1)船舶大型化成為常態

貨物的集裝箱運輸理念深入人心,貨物運輸的集裝箱化是未來的趨勢成為大家的共識。在貨運市場形成集裝箱運輸的良好氛圍。船舶的載重噸已大幅增長,1萬噸船舶是基礎船型,主力船型是3萬噸船舶。目前固定投入內貿市場噸位最大的船舶是“中外運渤?!保L210米,載重噸為7萬噸。

(2)貨源區域不斷擴大、適箱貨的范圍逐步擴充

貨源腹地的開發不斷擴大,區域內已幾無真空地帶。原來困宥行業的適箱貨范圍得到擴充,煤炭、散裝水泥、散裝瓷土、散裝糧食、袋裝液體等等都成為集裝箱運輸的常態貨源。

(3)新技術在國內水運集裝箱運輸得到初步使用

新的技術在行業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電子箱封、自動配載、無紙化交接、陸運數據平臺、網上訂艙、船訊信息即時查詢等技術等到使用。尤其是移動互聯的廣泛應用,國內水運集裝箱的發展更加步入快車道。智慧物流的概念除了指智能化、信息化外,還包含了環保理念在內。未來的國內水運集裝箱應該朝著整合智能、綠色環保的方向努力。

    經過多次的市場打磨,逐步出現了規?;\營企業。在市場份額和運營意識上引領行業的發展,也形成了寡頭壟斷。此階段,排名前三位的國內集裝箱運輸公司的控制運力份額增長到了63.7%。雖然市場集中度在提升,但仍然沒有達到第一階段的市場集中度。而且,盡管市場集中度較高,但由于產能過剩嚴重,行業“領跑者”并沒有壟斷定價的話語權,市場運價仍然在低位徘徊。

 

  4 .未來發展趨勢

國內水運集裝箱市場在每個發展階段都會形成獨特的市場格局,這種局面的形成是政治、經濟、社會、科技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行業格局還會有進一步的改變。總體來看,呈現如下趨勢:

(1)多式聯運成為發展方向

國家這些年大力推進海鐵聯運、公水聯運,促進多式聯運快速發展的政策和制度也在逐步形成,無車承運人的全國試點以及相應的財稅安排將大力促進水運物流平臺的發展,進而推進集裝箱多式聯運的逐步成長。公水聯運、水水聯運[6]、鐵水聯運等運輸方式成為行業發展新的方向。如何在各種聯運匯總做到無縫銜接,是從業人員一直在努力解決的難題。

(2)個性化服務不斷增多

內貿集裝箱領域的產能過剩嚴重,市場競爭激烈,面向客戶的服務模式不斷涌現,個性化的服務變得逐步更流行。比如,特種箱不斷創新。如TK箱、開頂箱、平板箱、框架箱、冷藏箱、卷鋼專用箱等都逐步投入使用并為客戶接受。

(3)金融衍生業開始服務于國內水運集裝箱運輸

金融衍生業務主動切入國內水運集裝箱市場,對于行業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間。未來,信息流、物流、證據流、票據流和金融流“五流合一”將在內貿集裝箱領域變得更為流行。

(4)競合模式在從業人員意識中萌芽

混戰格局對行業發展不利,低迷的運價不但傷害了企業自身,同時還殃及貨主。低迷的運價使得企業無法致力于更新改造和技術進步,貨主所能獲得服務可能在低運價下打折,從而對貨主帶來負價值。在新的市場環境下,業界充分認識到競合對于構建行業良性生態的重要性,多贏發展的意識在行業內逐步萌芽。


熱銷產品